返回

三国:我刘辩,让大汉再次伟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3章 刘宏:朕当个太上皇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宏微微眯起双眼,目光在刘辩身上缓缓扫过,那眼神中既有审视,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只是这欣慰被常年的帝王威严与复杂心境所掩盖,出口的话语便多了几分别样的意味。

    “壮实了,有人主之相了。”

    与何皇后不同,看着一别半载有余的儿子,原本同样惦念着儿子安危,珍馐佳肴吃不下,娇羞美人也无法再吸引他,满心只有这个“不孝”的逆子。

    尽管父子二人先前有所龃龉,但终归是父子。

    再者,难道真要把江山像孝桓皇帝那般丢到别人家里?

    而且将来这逆子即位,肯定是要将孝桓皇帝“请”出太庙的。

    这倒不是这逆子对先帝不敬什么的,而是由于太庙的制度必须将如此。

    后汉的“世祖庙”已然有了七位皇帝,按照礼制,将来他殡天后定然有太庙入场券,可太庙又是七庙制度,因此必须将太庙里的七位皇帝中挑选出一位幸运儿“请”出去给他刘宏腾个位置。

    很显然,生前得罪了士人,死后继承皇位的又不是他儿子的孝桓皇帝就是这个大冤种。

    呵,生前再威风,死后血食都保不住,这样的皇帝还当个什么?

    可真当这个逆子回到他面前的时候,心中的思念和担忧便消散在了心中,仿佛从未存在过似的,明明是褒赞之语,却总是多了几分阴阳怪气的意味。

    当初刘宏在朝议时,面对百官联名上奏立皇长子辩为太子时,刘宏当着百官的面直言他“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

    如今却是说他“有人主之相”,不免总是让刘辩感觉这话就是听着不舒服。

    “父皇倒是望之似人君了。”

    刘辩也下意识地回怼了一句,而刘宏初时尚未理会其中之一,但细品之下方才觉察到这话越听越别扭。

    不对!这话分明是赤裸裸的讥讽!

    什么叫望之似人君,似人君者终归不是人君,但若说不似人君,那就更听着不是味儿了。

    就好像有人说你像个人,这是在夸你吗?

    刘宏咬着牙,腮帮子微微鼓起,压低声音,几乎是从牙缝中挤出两个字:“逆子!”

    “昏君!”

    刘辩才不会对这个混账爹有什么好态度,毫不示弱立即回怼道。

    尽管总揽大权后,他也明白了这个“昏君”已然用尽了手段当好这个大汉的裱糊匠,可这不妨碍他用“昏君”二字回怼刘宏。

    谁让这些个破事都在你当天子时期爆发的呢?

    后世子孙只会怪你!

    瞥见这个逆子脸上讥讽的笑容,刘宏攥紧了拳头,思考着在大庭广众之下掌掴太子的严重性。

    这个逆子能想到的,他自然能想到。

    即便大汉在这一代亡了,后世也只会说他这个“昏君”造孽,将一座将倾之大厦交托给了这个逆子,而这个逆子却是神武英明却难以力挽狂澜,俨然一副悲剧英雄的定位。

    一想到这里,刘宏看向这个逆子的眼神便愈发不善。

    要不干脆学着那位赵武灵王将皇位甩出去?

    嗯……太公的“太上皇”称谓也挺不错的?

    到时候任凭洪水滔天,也都是这个逆子的锅,他才不会继续替这个逆子背黑锅!

    而一旁的杨赐、袁隗和张济三人对视一眼,都有些不知该说什么。

    陛下,太子,您二位就算要拌嘴也别在这儿啊,三公九卿这些站在前排的官员可真是将这对大汉帝国最为尊贵的父子的拌嘴内容听得一清二楚,偏偏还不得不撇过头,或是装作整理朝服,或是低头盯着地面,但所有人都是一副什么都没听见的样子

    何皇后也懒得管这对父子,一头老倔驴和一头小倔驴放在同一个马厩里,能和睦吗?

    最终,还是作为宗正的刘虞轻咳一声,站了出来打断了这对父子的交锋。

    “陛下,太子殿下,该犒劳军士了。”

    闻言,刘宏和刘辩停下来了口头上的交锋,总不能真耗在这儿让大军晒太阳吧?

    “奉天子及监国太子诏令,赏赐有功军士……”

    负责在城门处当着天子、皇后、太子和百官的面宣读了对良家子和以北军、羽林骑为首的职业士兵诏书的是太子洗马兼尚书郎沮授,而代替太子分别于良家子大军和职业士兵军中宣读诏书的则分别是太子庶子审配和太子舍人陈宫。

    审配是太子班师途中于魏郡招揽,太子舍人陈宫则是程昱在上一次举贤之时便向太子举荐过的,只不过彼时的陈宫因老母疾病未能成行,光和七年年初老母病愈才寻到了程昱处。

    至于沮授,则是刘辩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之喜。

    沮授乃是广平县人,但他并未在广平县觅得沮授,后来才得知原来沮授早早便被举茂才在雒阳被拜为议郎,却是不想竟有如此灯下黑之事。

    而关于军士们的封赏,也近乎是后汉立国以来少有的厚赏了。

    按制,临时征召参军的良家子

第103章 刘宏:朕当个太上皇如何?(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